首页
活动
视频
财经号
APP下载
关于我们

南通通州“新农人”成功培育国内首批芦笋超雄株

新华日报财经 李达
  ·  2024-07-10

新华日报财经讯 日前,记者从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东平村现代化芦笋育苗基地获悉,该基地培育的芦笋种苗经权威机构基因检测,5个品种、一共16棵检测出超雄株。据了解,这是国内培育出的首批芦笋超雄株。

芦笋以鲜脆多汁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,是一种兼具营养价值和特殊药用价值的外来品种蔬菜。由于雌雄异株的特征,芦笋全雄品种比雌雄混杂品种的产量要高30%,拥有良好的品质和抗病性。不过,目前国内市面上全雄品种的芦笋种苗都靠进口,价格也大幅高于普通种苗,主要原因是国内一直未能培育出超雄株。

为培育出芦笋新品种,国内的专家团队一直在研究。姜朝晖是东平村返乡创业的“新农人”,种植芦笋已有12年。他与北京农林科学院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教授长期合作,成立了芦笋杂交组培育种基地、芦笋实验种植基地,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种苗培育上。“培育超雄株,温度、湿度、光照都要达到一定条件;还要早晚勤观察,浇水、施肥等一样都不能落下。”姜朝晖介绍,此次,他将两性株芦笋放在全封闭的玻璃温室内,模拟恶劣环境,及时控水控肥调节温度,让两性株芦笋发生变异,终于成功培育出芦笋超雄株。

据悉,此次成功培育芦笋超雄株,北京农林科学院在全国由北到南多个育种基地进行试验,最终只有东平村的基地培育出5个品种16棵芦笋超雄株。著名芦笋育种栽培专家、北京农林科学院教授叶劲松说:“在较短时间内,一次选育出来自5个不同‘血缘关系’的超雄株,这是我国芦笋育种界一次巨大的飞跃。”
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东平村党组织书记孙志忠介绍,近年来,该村紧抓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培育契机,以党建为引领,瞄准芦笋特色产业,打造“研究、育种、育苗、种植、销售”全链条芦笋经济。依托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项目,投资260万元建成3000㎡东平村现代化芦笋育苗基地。该村还优选先锋党员、致富能手、乡土人才等12人组建“乡村振兴服务队”,以育苗基地为平台,辐射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种植芦笋3200亩,群众年增收超5万元。

新华日报·财经 记者 李达

编辑:陈娟 审校:詹超

新华日报财经 李达

您可以在新华日报财经客户端写下评论
版权所有© 2017 江苏新华日报财经传媒有限公司
苏ICP备2021043684号-1
首页
新闻
活动
视频
财经号
关于我们
公司概况
寻求报道
商业合作
核心业务
477684743@qq.com
(025)58682470
http://xhrbcj.com

APP下载